• 中心首页
  • 中心概况
  • 教学实验
  • 教学资源
  • 实验安全
  • 交流学习
  • 标本馆

教学实验

  • 教学理念
  • 教学体系
  • 课程信息
  • 教研项目
  • 教研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实验
教学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完善“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3+1’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即:涵盖基础型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以及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参与的科研训练。三个层次的实验独立设课,每年实验学生数约2000人。基础型实验课不断更新,综合型实验逐步完善,创新型实验深入扩展。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四个结合: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知识传授与实验探索相结合起来,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②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基础教育是指面向全校非生物类本科生通识教育的课程(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和理科平台课(普通生物学);专业教育是指面向生物类专业和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教育实验课。③注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利用我院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我们十分注重以科研促教学,让高年级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发挥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中的平台作用,并且使之制度化。④加强校内外与国内外相结合,使国际学术交流从教师拓展到学生,拓宽学生科学视野。在教学中倡导精讲多练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实施“3+1”实验教学体系的前提下,我们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1) 研究创新型实验课程。这是一门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课程内容大多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子课题。由于创新实验的内容是每年进行立项和评审,因此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原创性和新颖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积极性。该课程通过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实现了科研为教学服务、教学促进科研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课程建设把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活动制度化。2006-2012年共有278名本科生完成创新型实验项目69项(独立设课的项目,不包括含在普通实验课中设立的研究型课题),完成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研究项目64项。(2) 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专项课题。采取系内竞争立项的办法,根据人才培养基金经费情况有计划地支持10个项目的研究,每个项目接收4-5名本科生,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统一管理,按照基金结题方式进行审核。2007年至今已经资助18个项目,近80名本科生参加了子课题项目的研究。(3)本科生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学生在科研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的过程,采取4个渠道进行:高年级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到产学研企业基地,参加生物技术研发训练。境外实验室交流与短期科研训练,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本科生国际交流。先后有近200名学生到国(境)外大学进行短期学习或科研训练。先后聘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杜克大学、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等校的教授开设“生物学前沿讲座”, 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讲座并与本科生交流。

  实践表明,“3+1”实验教学体系以及3种创新能力培养措施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有利于学生“研究型”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以来,毕业本科学生读研率达92%,2006-2011年本科生参与发表SCI论文121 篇,论文质量显著提高,获得专利10余项。在国内、外继续读研的学生反映,通过在清华的学习和训练,很快就能适应新岗位的学习和科研工作。2006年以来,17项本科生项目获得学校与北京市挑战杯奖项。21人获得北京市级优秀毕业生。16人先后承担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143人承担了清华大学校级SRT项目。2007-2011年我院本科生5次参加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起的国际基因工程机械设计大赛iGEM)。获得了3金1银1铜的可喜成绩。该比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本科生科技创新和交流的平台,吸引了包括MIT、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伯克利、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近一百多支队伍参赛。

  • 中心课表
  • 选课窗口
  • 实验室预约
  • 会议室预约
  • 联系我们
电话:+86-10-62772254    电子邮箱:smxyjxzx@mail.tsinghua.edu.cn
地址:清华大学生物学馆     邮编:100084
Copyright © 清华大学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欢迎关注公众号